然而,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,中医药受到了日韩等国的大量专利抢注,致使许多珍贵秘方落入他国之手。
据官方新闻媒体报道,已有超过900项中药专利被外国抢先登记,基于中国中医药材和传统配方开发的“洋配方”产品占据了全球市场的90%份额。
自1992年开始,韩国陆续在多个国家申请了包括牛黄清心液在内的多项发明专利,除了中国以外,多数国家均已批准,这让韩国企业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,仅牛黄清心液一项产品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7000万美元。
牛黄清心液的配方源自中国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《金匮要略方论》中的“薯蓣丸”方,其原型牛黄清心丸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。这项根植于中国大地的传统医药,为何会被韩国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?
不仅仅是韩国,许多东亚国家都在利用历史的漏洞,因为在国际上,关于古老配方是不是能够申请专利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。有经验的人指出,由于这些古方流传时间长、普及范围广,经过长时间的应用慢慢的变成了医药领域的“公知”,不符合专利法对于创新性的要求,因此难以获得专利保护。
很多中医药方都是通过世代的经验积累和口头传授形成的集体智慧。比如,六味地黄丸作为一个经典的古方,其配方和制备方式早已为众人所熟知。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,这种传承正是中医能够延续至今的主要的因素。但从专利认证的角度考虑,它们缺乏新颖性,不符合专利所要求的“技术创新、特性显著”的标准。
在古方的创新方面,中国还面临着权利归属界定的困难。日本、韩国等国认为,鉴于中药方剂历史上广泛的传播,在其他几个国家经历了本土化的研究和发展,这些国家有权对中药专利提出申请。这种情况对中国主张中医药知识产权构成了不小的障碍。
面对海外的“窃取”行为,一些药师宁愿选择保守秘密,也不愿公开配方的具体成分和制作流程与工艺,以防被国外轻易“拿走”。虽然这样的形式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,但它也导致中医药配方在试图进入国际市场时,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而被各种国际认证拒之门外,失去了进入海外市场的宝贵机会。
如今,部分爱国企业尝试帮助这些药师,通过重新解析中药配方,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源头创新,以科学数据获取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。拥有多年健康补剂研发经验的香港企业TimeShop也选择了抗衰领域展开尝试。
TimeShop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·霍尔教授加盟,将他在昼夜节律方面的研究与灵芝等传统中草药相结合,开发出了口服产品“倍愈粒”。这些天然成分能够深入滋养细胞,帮助恢复身体的活力与能量。
这种大胆的策略确实取得了成效,产品不仅在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如京东上热销,还成功打入海外市场。据报道,“倍愈粒”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进展顺利,特别是在东南亚,已经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,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到了产品总销售额的近一半。
不过,这也揭示了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上的另一个挑战——由于文化和传统差异,亚洲地区对中医药的接受度较高,而欧美市场则保持着较高的警惕性,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升较为困难。尽管TimeShop一直努力为“倍愈粒”申请国际专利,即使产品已经通过了FDA-GRAS、SGS等国际标准测试,但在专利申请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然而,情况并非完全悲观。目前,我国对中药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,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加大对中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,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加强创新研发,积极寻求专利保护。
当前,中药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。慢慢的变多的中药产品在海外获得了注册和认可,国际合作项目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,许多国家开始与我国联手推进中医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。
展望未来,我们应该持续加强科研创新,提升中药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,用科学数据为中药正名。同时,热情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,争取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,让这一宝贵的中医药遗产在整个世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